• TOP

14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药理+临床 | 猴头菇结合西药对胃癌根除术后消化不良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
2022-03-29

       

       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或不适,常伴有饱胀、早饱、嗳气、恶心、干呕、呕吐等,部分患者还可出现间歇性吞咽困难和体质量减轻等症状。



       

       对于胃癌术后患者而言,消化不良发生率高,严重影响其康复与生活质量。



       

       当前,临床上胃癌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由于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碱性十二指肠液的反流能抑制幽门螺杆菌(HP)定植,因而HP感染率降低,但消化不良症状仍可持续存在。对于HP阴性和根除HP后的胃癌根除术后患者,长期持续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等化学药物有加重胃黏膜萎缩、增加细菌感染等危险,药物的不良反应、高费用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因此,寻求安全、有效、价廉的治疗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猴头菇为代表的菌物药因缓解症状明显、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和无毒副作用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胃肠疾病的药理研究和临床治疗中。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猴头菇富含多糖类活性成分,能从促进胃肠动力、增进食欲及保护胃肠道上皮细胞、增加胃黏膜屏障机能两方面有效改善消化不良症状,可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以及神经衰弱、身体虚弱等疾病,具有抗癌、抗微波辐射等功能,癌症手术后及化疗患者有增强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和缩小肿块等作用。



       

       在临床研究应用领域,2009年《上海中医药杂志》在第43卷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与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做的应用猴头菇药物制剂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根除术后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陈慧敏等将130例胃癌术后(远端胃切除1年以上)因消化不良症状接受内镜随访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予铝碳酸镁1.0g,3次/d,治疗组予铝碳酸镁和猴头菇药物制剂4片,3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


       结果显示:

       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63例、61例完成研究。与对照组相比,猴头菇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4.13%,在改善患者消化不良临床症状和部分组织学指标方面明显优于西药。

      ◇ 临床效果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分别为84.13%和83.61%;


        治疗前后各项症状积分变化比较:

       治疗后,猴头菇治疗组在腹胀、嗳气、间歇性吞咽困难、体质量减轻、反酸烧心、口苦、上腹痛等各项症状积分均明显减少,对照组仅上腹痛、反酸烧心及口苦有改善;


        治疗前后组织学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后炎症及活动性积分明显减少,萎缩、肠化生情况无明显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

       猴头菇药物制剂结合铝碳酸镁对胃癌术后消化不良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2016 黑龙江省菌物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网站地图   使用条款

对比栏

隐藏

对比|展开|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