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订阅号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全球导致死亡的第二大癌症,组织学类型包括肝细胞肝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CCA)、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性癌和纤维板层样肝癌(FLC),其中肝细胞肝癌约占90%。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步骤、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具有高发病率、高侵袭性、高转移率、愈后差等临床特点。由于其发展迅速,隐匿性高,以及多数病人合并有肝硬化,因此其恶变程度极高,发现时多已是晚期,丧失了手术切除的机会,目前常用手段为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动脉栓塞化疗可使肿瘤缺血缺氧而坏死,同时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延长药物与肿瘤组织的接触时间,尽可能多地杀死或清除局部肿瘤细胞,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损伤正常组织细胞,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加之中晚期肝癌病人本身身体状况差,化疗药物耐受性低,反而程度不等地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生存期的延长。因此,寻求高效、无毒副作用的肿瘤治疗手段仍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通过调整机体固有的生物反应体系,提高抗肿瘤的生物效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生物免疫治疗概念,为肿瘤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菌物药BRM生物反应调节剂更被誉为生物免疫疗法中的生力军,在肝癌联合治疗中,来源于香菇、灰树花、银耳等菌物中的BRM生物反应调节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肝癌的生物免疫治疗方向主要体现在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敏感性、特异性,打破机体免疫耐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等方面,因此不仅在治疗现有肿瘤,而且在预防肿瘤复发上都有很大潜力。
银耳多糖(Tremella Polysaccharide TP)是一种高效的生物反应调节剂BRM,具有调节机体免疫,抑制肿瘤生长,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促进脾细胞产生IL-2等作用,其对癌细胞并不是直接抑制或杀伤,而是通过中间宿主效应实现的。
银耳多糖(Tremella Polysaccharide TP)对肝癌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提高T淋巴细胞数量,增强CTL和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增强网状系统细胞吞噬功能,促进巨噬细胞产生TNF和活化氧化产物,进而溶解肿瘤细胞;增加脾细胞IL-2的产生而增强和维持NK细胞及LAK细胞活性,促进脾抗SRBC PFC反应;增加脾细胞IL-2的产生而诱导干扰素产生,并通过巨噬细胞的F-C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IgG结合,发生ADCC而杀伤肿瘤细胞;减轻理化因素对骨髓造血组织的损伤,促进骨髓造血机能,生成大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银耳多糖在体内对肝癌HAC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H22肝癌抑瘤率达72.3%。临床上,银耳多糖与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在患者白细胞升高及生活质量、躯体功能、恶心呕吐、疲乏、纳差、便秘、腹泻症状等方面均显著高于传统化疗治疗,且可不同程度地拮抗环磷酰胺对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减轻环磷酰胺化疗的毒副作用,增强疗效。
黑龙江省菌物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坐落于“中国北方智谷”哈尔滨新区科技创新城,是国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以菌物药命名的省级科研机构,专注于菌物药系统化科研与工程化开发。
研究中心围绕国家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以“健康民众,服务民生”为己任,着重在菌物药与免疫医学领域开展重点研究,致力于推进菌物药改造免疫细胞、调节免疫和抗肿瘤功能,达到通过免疫平衡系统工程防治疾病的目的,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研究中心自主立项的菌物药BRM疗法已获国家知识产权认证。
友情链接
黑龙江菌物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黑龙江真菌免疫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哈尔滨菌物药技术研究中心
黑龙江菌物保健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